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

股市裡散戶該如何操作 (三)

很多分析師或專家引誘散戶入場的話語之一就是:「現在本益比還不到18倍,沒有下跌的疑慮。」
這是騙人的話術,要知道『本益比是要經過修正的』

103-6月。台股指數約9000。半年後公布的同期本益比是15.42倍。
就是股東報酬率是1/15.42*100=6.485%。比起銀行定存或房租,都很划算。就算和全球投資的定律6%來比都還有優勢。
所以有人說:如果股價崩跌,那本益比就會更低,投報率就更高,甚至有可能超過10%

96-12月。台股指數約8400。半年後公布的同期本益比是12.81倍。
97-12月。台股指數約4500。半年後公布的同期本益比是58.08倍。
98-06月。台股指數約7200。半年後公布的同期本益比是110.54倍。
98-12月。台股指數約7800。半年後公布的同期本益比是16.10倍。
103-6月。台股指數約9000。半年後公布的同期本益比是15.42倍。
96840012.81倍的本益比跌到974500點,本益比不是應該更低,怎麼反而變成58.08倍?分析師都被打臉了。之所以如此,大多數是交叉持股惹出來的。
當然有人會辯稱:都怪金融海嘯造成了獲利大幅的衰退。
其實有在業界的人大都明白,很多公司假借金融海嘯的名義,大肆裁員或是放停薪假,所以本業獲利根本沒衰退,還反向增加。減少的部分都是交叉持股或營業外獲利的部分。

1>>甚麼是交叉持股?
就說頂新魏家,兄弟各掌控一家上市公司,我有你的持股,你有他的持股,他又有我的持股。業務有縱向也有橫向關係,股價也自然相互左右。這就是交叉持股。

最簡單的舉例,BA的供應商。A擁有B30%的股權。B也擁有A30%的股權,兩者資本一樣大。
假設正常下,A每年每股獲利是1元,B也是1元。以台股一般的本益比接受度來說,A的股價25元,B也是25元。

某一天B突然提高了對A的供應價,結果A只獲利0.5元,B成長獲利1.5元。
A的股價跌到16元,B的股價漲到37.5元。
一陣子之後,A可以把B的獲利入帳,就是(37.5-25)*0.3=3.75元。就是A的股東權益增加了3.75元。原本跌到16元的A股在低檔吃貨,利多發布,持續拉抬,基本上本益比就算12倍好了,就是(3.75+0.5)*12=51元。
51元貴嗎?不貴啊!本益比才12倍而已。投報率高達8%
再來,BA的持股,A漲換B受益,如此循環….股價要漲到哪裡,無可限價。
其實A+B的獲利根本沒有成長,但是股價不但暴漲還越漲本益比越低。

甚麼!太離譜了,這種業外的我們才不會給這麼高的本益比!
真的不會給這麼高嗎?不給這麼高,台股平均本益比15倍是怎麼來的?
剛剛的數據就證明,台股是越漲本益比越低。
是本業成長嗎?查查整體經濟的成長和GDP成長就能知道本業真的有倍數成長嗎?

以上只簡單舉例兩家公司,諸如魏家那種好幾家攪和在一起的集團,他做的帳,大家真的搞得懂嗎?
所以以前我就會避開這種公司,譬如聯電和台積電比,後者的透明度就高很多。
但是現在台積電都不單純了,台灣還有單純的公司嗎?

以前美國政府限制了銀行的轉投資業務,為了就是避免共振效應。但是現在也都開放了。銀行不再只是單純的銀行業務,銀行可以以基金方式投資很多方面,甚至是銀行本身,所以雖然比較沒有像上面說的AB直接炒作的效應,但是只要有某個企業產生異常,都會連累到一整遍。

報紙上說:銀行的壓力測試都過關了。真的嗎?現在的銀行業務複雜到銀行本身都搞不清楚,測試人員真的搞得清楚嗎?
搞得清楚就不會有QE了,搞得清楚就直接砍掉毒瘤就好。就是因為搞不清楚,所以乾脆全面QE。如果知道跳蚤在哪就直接捏死,就是不知道才要整間房子噴滿殺蟲劑。

2>>那是不是我們只選”本業收入”的就好?
理論上是沒錯,可是如果這樣選,6000點以上就很難找到股票了,8000點之後更少。在台股的10年中你能買的時機只有2年不到,有多少人有那種耐心和修為。
更何況,只用本業收入選股也是有被扭曲的時候。譬如B公司獲利從1元變成1.5元。股價從25元漲到37.5元。這多出的0.5元在帳面上當然是本業獲利。

如果有一家公司另外成立了6家有業務相關的子公司,那就很容易作帳了。
反正這6家子公司都沒有上市,大多設立於海外,也不需要受監督。
只要把相互間買賣的價格調整一下,或是進出貨調整一下。6家子公司都可以虧錢,把盈餘全歸總公司。讓總公司去蓋樓,等散戶都住進來,利潤全入口袋,最後樓塌了。
然後再調整價格或是"退貨",利潤重回子公司身上,方便未來再複製一次。
以上做出來的結果,在帳面上看到的都是”本業盈餘”。請問有多少人能分辨得出來?

以上講的都是椎心之痛,曾經有400萬大膽的買入本益比才6倍的公司,還都是本業收入,不料不到一年就下市了,我1毛錢也沒拿回來。

如果有人說台股會漲到12000點,其實不用懷疑,根本不需要政府的利多,業界只需用交叉持股就能辦到。反正越漲本益比越低,不怕散戶不認同,只怕散戶沒有錢。如果散戶沒有錢了,樓就會塌。一切回到原點,從新洗牌。

跌到谷底之後,大戶再買回。也不用怕散戶死抱著不放,100倍的本益比,早就嚇壞散戶了。
問大家:股市如果崩跌到5000點以下,有人會壓身家去買嗎?
現在講會的,到時候都會被嚇壞。除非完全無知(不聽明牌,不研究股票)者,才可能在那時候買進。

3>>將大盤本益比做以下修正 (重點在修正的方法,舉出的數值都不是很精準的粗估)
以往20年台灣的GDP成長約2~6%,定存利率約2%~4%,平均指數約7000點。現在GDP成長約1.5%,利率1.1%,所以預估指數中位數可能落在約7400中位數與成長成正比,而與利率呈反比)
今天大盤9100,就是比7400多出1700點。
以台灣10年一大波,3年一小波的特性,基本上存在1.5年內會往7400修正的機率很高。所以1.5年修正1400點,就是每年約940點。940點除9100=10.3%

現在本益比是16倍,就是年投報率是6.25%
所以9100點時不能再認定你的投報率是6.25%,必須再減去10.3%。等於 -4%
所以科學上來說:現在持有股票或做多是比較不利的,但是股市又不講科學,所以如何操作,看個人。但是戒心要有。

同理當股市跌到4500點時,本益比58倍,投報率1.7%
但是經過修正(不用3年小波修正,用10年大波修正)(7400-4500)/5=580/
580/4500=12.8%,就是1.7%+12.8%。也就是說4500點時,可能會有14.5%的投報。所以科學上說:4500點站在多方大大有利。
(台股市緩漲急跌的特性,所以漲用10年波,跌用3年波。)

可是一般投資人都只看到910016(6.25%)本益比和4500點的58(1.7%)本益比,所以9000以上不知道怕,5000以下又不敢買。這就是本益比的盲點。不是不能用本益比選股,而是要認清它的真面目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