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

股市裡散戶該如何操作 (四)

使用技術指標選股的要定期更換指標,尤其是已經賺了一波的。


筆者在進入股市之前是電腦公司老闆兼程式設計師,而當時使用電腦做技術分析的人甚少,所以使用電腦做技術分析真的勝率相當高。

現在股市裡菜籃族漸漸少了,取代的都是能上網、有看書、能理智判斷的年輕人。
這些人又分兩類,一類傾向於用基本面選出定存股,做較長線的操作;另一類喜歡用技術面判定強弱,做較短線操作。其中還有不少人甚至能使用程式自動下單。
所以現在想在股市用程式做技術型的獲利已經比以前難度高了不少。常常贏了一整年但是同樣的判定第二年卻又吐光光。

筆者曾上過課(學堂外長期開的課)的一個教授說:「我都要求每一位學生畢業前要繳出一套自己寫的勝率超過60%的技術指標。如果有人認為統計過去的慣性就能在未來賺錢,哪那些學生如今應該都是有錢人了。」
台灣商科每年畢業那麼多人,如果教授都這樣要求的話,光台灣每年就會有超過1000個以上勝率超過60%的技術指標產生。
之後我也放棄了使用技術指標 (10年前)。大約兩年前我在把以前的技術指標翻出來套用在這8年,結果雖然沒有以前好,但還是賺錢的。只是並不是每年都賺。
所以,一個好的技術指標長期性是可以賺錢的,可是中間還是有波浪起伏。

甚麼是好的技術指標?
『有故事的』能合理解釋源由的,才有可能是好的指標。
『沒有故事的』就是純粹的機率統計,就算以前能贏也是碰巧。
像是3日均線小輸,12日均線大輸,可是6日均線卻大贏。如果講不出為何,純粹統計上而採用6日均線就是『沒有故事的』。

但是好的指標、多數人使用的指標,卻容易被大戶盯上,反當成利用的目標。
雖然技術指標是眾人在自然裡創造出來的。不過我認為大戶比散戶更喜歡技術指標,也更鼓吹技術指標。
因為很多人是看著技術指標入場的,沒了技術指標,就沒有成交量。
有了技術指標,A指標看空、B指標看多,多空才有論戰,股市才熱鬧。股市越熱鬧,大戶越能靈活操作。
大戶透過更快、更先進的資訊,能看到大家的買入點與停損點。知道壓到甚麼價位大家會看空而跑光甚至放空,又拉到甚麼價位大家會由空翻多。有時候順向釣魚,有時候反向倒貨,如此來回,大多數的財富都進入了大戶的口袋。

說更難聽一點,技術指標開啟了一扇引導散戶入場的門,門後雖然有食物,但是大戶也像貓一般的守在那。雖然會有少數幸運的賺到並全身而退,可是大多數都倒楣。有人連續『幸運』了幾次後就以為能打敗大貓,自認為神。其實『低調與謙虛』也是能立足股市的一個特質。

網路上有關技術指標的論述或爭辯不少,但是感覺起來大都是瞎子摸象,真正窺得全貌的很少。
檢測了大多數市場上常用的技術指標。大多數都是往過去推算5年、10年都獲利的。可是很難保證未來一樣獲利,一陣子之後萬一不行,大家就開始修正指標,試圖找出最佳狀態。不久後又發覺原來的還比較好,新修正的反而虧錢。

所以技術分析到底能不能用?
如果是新手,對股市完全沒有『感覺』。那可能用了比沒用好。
我標題寫的是常常更換指標,並不是不要用指標。因為除了非常多年的老手或是使用基本面選股,完全不在乎進出場時機的投資者,不然不用指標的可能性很低。
但要注意的是,如果一套指標讓你賺了一兩年,突然不太靈光,那有可能太多人用了,請更換指標。


有關技術指標的部分能談的相當多,以後再另外寫些相關的文章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